急診病人來診量大、病情變化多樣、流動迅速1,急診病人可能會接受多項檢查,每項檢查都會產生大量的資訊,而這些資訊可能存在於不同的系統中,難以統一管理。急診醫師面臨大量資訊,難以有效掌握病情,可能會導致醫師無法做出準確的診斷,延誤治療,甚至造成病人死亡2。
我們計畫建立一個急診資訊平台,將所有流程和檢驗資訊進行整合,以減少病人和醫護人員的等待時間。此外,我們還將整合當前蓬勃發展的醫療用人工智能應用,幫助醫療團隊更快、更準確地做出診斷,從而改善急診醫療品質、提升病人安全,實現醫病雙贏。
我們希望透過電子看板的即時統計資料,讓現場管理者掌握急診各區的狀況,並適時調配資源和人力,避免人員過勞和異常事件發生。此外,我們也希望透過電子看板的個人化個案管理,讓病人獲得更妥善的治療。當異常事件發生時,系統將立即通知負責醫護人員,以即時處理,避免病情延誤。
區塊1:目前急診內的病危人數;急診內的病人占床比;急診擁擠指數。
區塊2:目前急診內等待一般病房與加護病房的人數與最長等待時間
區塊3:急診各項檢查(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超音波)的等待人數。
區塊4:急診內各分區內的病人數。
區塊5:急診病人在急診內的相對位置,個人警訊與資訊整合在代表病床的長方形內與周邊。
這個電子看板整合了許多必要的資訊,可以回答我們在急診運作時,所在意的幾項關鍵問題:
區塊1顯示的資訊包括急診現有的病人數和病人數相對於急診現有床數的比例;區塊4顯示的資訊則是急診各個分區的病人數量。藉由這些資訊,管理者可以從全局的角度了解急診是否有擁擠的情況發生?如果有,擁擠發生的區域何在?進而依據這些資訊規劃人力與物資的調度,改善病人的等待問題。
區塊2所顯示的資料是停留在急診的病人中,正在等待住院的人數與最長的等候時間,分為一般病房與加護病房兩個部分;另外,超長候床的病人數也呈現在電子看板的即時統計報表中。 病人在急診的候床時間與超長候床的病人數,是醫療品質策進會所制定的「台灣臨床成效指標(TCPI)」中,急診部門的重要指標。管理者可以藉由電子看板所提供的資訊,掌握當下急診病人候床的狀況,在急診病人住院困難的情形剛剛發生時,就能採取行動(例如:聯絡住院中心進行全院病床的調度),以改善急診病人等待待床的問題。
區塊3所顯示的資訊包括急診各種主要檢查(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超音波)的等待人數。 檢查等待時間過長,一直是急診就醫經驗滿意度調查中,常見的一個痛點;其實,過長的檢查等待時間,除了會造成病人的不適之外,也可能延誤病人的治療。管理者可以藉由電子看板,掌握各種檢查的等待人數,當有檢查塞車的情形時,可以採取行動(例如:聯絡檢查單位,調度人力來服務大排長龍的病人),來改善病人等待檢查時間過長與醫護人員過勞的問題。
區塊5所顯示的資訊是病人個別層級的訊息,顯示在相對應於病人床位的長方形圖像內,所呈現的內容包括病人的檢傷級數、感染警示註記、所安排的檢查種類與流程進度、檢查檢驗的危險值通知與各項流程的延遲警示(如下圖)。 藉由電子看板所呈現的資訊,配合警訊通報系統,負責的醫護人員可以迅速取得必要的訊息,對病人的病情做即時與必要的處置,改善病人的預後。
急診電子看板系統整合了急診的資訊,透過即時統計資料,讓現場管理者了解全局狀況,並進行資源調度,改善病人等待和壅塞的問題;第一線醫護人員可以掌握病人檢查進度,增進病人就醫順暢度。本系統在2020年獲得國家醫療品質獎智慧醫療類智慧解決方案組標章獎,在2022年獲得中衛中心2022年台灣持續改善競賽海報發表特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