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體:子癲前症檢測與治療的新希望
子癲前症是一種在懷孕期間出現的高血壓併發症,如果沒有及時的治療則對母體和胎兒都構成重大風險。及早診斷對於有效的干預和改善子癲前症至關重要。然而,現有的診斷方法往往無法及時診斷出子癲前症,這使得病情在晚期才被發現,增加了治療的難度。這時,外泌體,特別是來自胎盤的外泌體,可能成為新的突破。
外泌體是什麼?
外泌體是一種由細胞釋放的微小囊泡,承載著蛋白質、核酸和脂質等重要的生物信息,廣泛應用於疾病診斷、生物標誌物發現和藥物遞送等領域,大小僅為納米級別。它們就像細胞的「快遞員」,攜帶著來自母體細胞的分子貨物(如蛋白質和遺傳物質),能反映出母體細胞的健康狀態。這些外泌體的特徵使它們成為疾病診斷中的潛在生物標誌物。
外泌體在子癲前症中的潛力
在子癲前症中,來自胎盤 (特別是同步合體滋養層)的外泌體攜帶著一些特定的分子,這些分子能反映胎盤的健康狀況。研究發現,syncytin-1蛋白質,是同步合體滋養層外泌體中常見的分子之一,且其表現量與子癲前症的診斷有很大關聯。通過檢測母體血液中這些蛋白質的含量,我們可以區分出患有子癲前症的孕婦和健康的孕婦。
尿液檢測:非侵入性且可及的診斷工具
近期,研究人員正在探索診斷子癲前症的非侵入性方法,主要的目標是測量孕婦尿液樣本中的生物標誌物如sFlt-1、PlGF和sEng 等 (圖一)。而尿液也是屬於一種外泌體檢測的來源,具有顯著的優勢。收集尿液不需要侵入性操作,簡單而且不會給孕婦帶來過多的困擾,因此這種方式比傳統的血液檢測更為便利。
研究顯示,尿液中的外泌體檢測可能比傳統的血液檢測更為敏感。一項研究發現,sFlt-1/PlGF比率在尿液中的表現比在血液中更高。這結果說明,尿液檢測可能在子癲前症的早期階段就能發現問題,甚至在臨床症狀出現之前。
技術挑戰與進展
儘管尿液檢測具有很大的潛力,但從尿液中分離外泌體仍然面臨一些技術挑戰。尿液的成分非常複雜,傳統的分離方法(如超高速離心和沉澱法)不僅需要專業設備,而且效率較低,可能無法提取到足夠數量和質量的外泌體。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一些新技術正在發展。例如,BEST (Biological Exosome Separation Technique,生物完整外泌體分離技術),已經證明它比傳統方法能更高效地從尿液中分離出完整的外泌體,因此可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圖1. 子癲前症的致病機制與尿液診斷流程
從診斷到治療:外泌體的雙重作用
除了作為診斷工具,外泌體還有可能在子癲前症的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來自間質幹細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的外泌體已被證明具有再生和免疫調節特性,對改善子癲前症症狀具有潛力。
MSC來源的外泌體如何幫助對抗子癲前症:
展望未來:持續研究與驗證
儘管外泌體在子癲前症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前景廣闊,但這一領域仍處於初步研究階段。為了確定這些初步結果的可靠性,需要進行更多的臨床研究,並建立標準化的樣本收集、處理和分析流程。此外,還需要進一步發掘尿液中更多的外泌體生物標誌物,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預測能力。
總結來說,外泌體,尤其是來自胎盤的外泌體,為子癲前症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嶄新的希望。隨著研究的深入,這些微小的囊泡可能成為改善子癲前症早期檢測和治療的關鍵工具,從而改善母嬰健康。
參考文獻
作者資訊
|
姓名 |
單位 |
職稱 |
1 |
楊玫琳 |
國立成功大學 |
博士後研究員 |
2 |
楊朝鈞 |
成大醫院婦產部/ |
主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