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矯正器之用途與現況
指甲矯正器之用途與現況
杜威廷
指甲能保護指尖及指骨、幫助撿起微小的物體、提供搔抓的功能。完好的指甲也能讓手∕腳指看起來更美觀。然而,有兩種常見的指甲疾病會造成指甲和指頭變形,手∕腳趾疼痛、腫脹、發炎,甚至感染,嚴重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這兩種指甲疾病就是捲甲及嵌甲,也是指甲矯正器的適應症。
捲甲(pincer nail)指的是指甲的彎曲程度相較於一般人明顯增加。這樣的狀況常常發生在雙腳大拇趾,但也可能出現在所有的手指和腳趾。病人在長時間的行走後,或是當發生捲甲的指甲受到壓迫時,往往會感到疼痛。另外一個常見的指甲問題則是嵌甲,又稱「凍甲」(ingrown nail),指的是指甲嵌入指甲旁的甲肉,造成發炎、 疼痛,甚至是感染化膿。病人常常因此痛到改變行走姿勢,甚至因為會壓迫到發炎感染的甲肉而不能穿襪子、鞋子等。
傳統上,捲甲和嵌甲都可以使用手術治療。伴隨著手術而來的則是傷口、疼痛、及換藥的需要。然而,單純拔除部分指甲復發率相當高,常須加上化學、電氣或雷射燒灼甲母質以減低復發率。但這樣的做法也會增加手術時和恢復期的疼痛、傷口癒合不良的機會、並造成指甲外觀永久的改變。
指甲矯正器(nail corrective device),又稱做指甲矯正支架(nail brace),是一種用來矯正指甲畸形的醫療器材。指甲矯正器通常由一具有彈力的材料構成,通常是合金或特殊塑膠。這個彈性材料會對指甲施加力量(一般施力於指甲兩側嵌入指甲周邊的肉的部分,或是下捲陷入甲床的部分),以改變指甲形狀來減輕嵌甲及捲甲的疼痛。而為了將指甲矯正器固定在指甲上,通常指甲矯正器會有一個黏著用的基座,而基座本身也會對指甲施力。1
最早的指甲矯正器專利可以追溯到1908年,此時的指甲矯正器僅是兩 個可以扣在指甲上的金屬片,加上一個中間的彈力帶(Charles J Foster, US884376A)。但由於嵌甲和捲甲一直困擾著人類,指甲矯正器也逐步的演進。目前,指甲矯正器由不同的材料製成,使用各種施力機轉。市面上常見的指甲矯正器包括:康必沛得指甲矯正器(3TO-COMBIped)(醫療級不鏽鋼)、3TO-Spange(醫療級不鏽鋼)、必適矯正器(B/S Spange)(玻璃纖維強化的塑膠)、塑膠片搭配金屬線(3TO-Podofix)(普得適指甲矯正器)、里特崁甲矯正器("NIT" Spange Brace)(鎳鈦合金)等(圖一) 。
使用指甲矯正器改變指甲形狀的醫療行為稱作「指甲矯正」或「指甲矯正術」。相較於傳統手術,指甲矯正能夠維持指甲的寬度,促進美觀。即使是配合拔除部分指甲,指甲矯正術仍能減少嵌甲復發率。2然而,並不是所有狀況下指甲矯正術都比傳統手術來得合適。對於嵌甲有明顯發炎及肉芽組織增生嚴重的病人,移除部分指甲仍是最快緩解疼痛的方式。此外,捲甲有復發的傾向;病人在接受指甲矯正術後,如果沒有以指甲矯正器維持指甲形狀,指甲常常會再度下捲。因此,對於想快速得到緩解、可以接受手術疼痛及願意照顧傷口、不適合定期追蹤的病患,手術仍較為適宜。
圖一、台灣市面上常見之指甲矯正器。 (A)康必沛得指甲矯正器(3TO-COMBIped)(https://www.3to.de/en/combiped_application/, last accessed: 2023.Feb.1) (B)必適矯正器(B/S Spange)(https://www.bs-spange.de/, last accessed: 2021.Sep.6) (C)3TO-Spange)(https://labvarazs.info/pages/3to_spange.php, last accessed: 2023.Feb.1) (D)里特崁甲矯正器("NIT" Spange Brace)(感謝里特材料科技公司提供)。 |
參考文獻
- Wang HH, Tsai TY, Liu CW, Huang YC. A new 1-sided nail brace for ingrown toenails of lesser to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2019; 81(4): 1024-1025. DOI: 10.1016/j.jaad.2019.03.007.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876872/)
- Márquez-Reina S, Palomo-Toucedo I, Reina-Bueno M et al. Polyethylene Nail Brace for Ingrown Toenails Treatment: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0; 17(21). DOI: 10.3390/ijerph1721774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113886/)
作者資訊
杜威廷 成大醫院皮膚部 主治醫師 caspersalomes@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