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經導管三尖瓣夾合術:高風險患者的微創解方

經導管三尖瓣夾合術:高風險患者的微創解方

陳則瑋

 

在我們的心臟中,三尖瓣負責將靜脈血由右心房導入右心室,再送往肺部進行氧合。一旦三尖瓣發生閉鎖不全,血液將在心臟右側產生逆流,不僅導致頸靜脈怒張、水腫、肝腫大,長期更會導致心臟功能衰退與反覆心衰竭住院。傳統上,三尖瓣手術大多在合併其他瓣膜手術時同步進行。對於單純三尖瓣閉鎖不全患者而言,因其多半年齡偏高且伴隨右心衰竭、肝腎功能不佳等高風險因素,接受傳統開心手術的風險往往過高。然而,近年來隨著經導管介入性醫材的發展,經導管三尖瓣修補手術(Tricuspid TEER)技術逐步成形,為此類高風險病人提供治療契機。

目前國內市面上主要以TriClip™系統為主,其原理與經導管二尖瓣修補相似,透過經股靜脈導管將夾具送達三尖瓣病灶處,藉由對瓣膜邊緣進行夾合來增加其共瓣區,進而減少逆流量。根據2023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TRILUMINATE Pivotal研究顯示,相較於單純藥物治療,接受TriClip™手術的病患在一年內有明顯較高比例(49.7% vs 26.4%)獲得超過15分以上的生活品質改善;且87%的患者在30天內其逆流等級降至中度以下,手術安全性亦高(30天內重大不良事件發生率僅1.7%)。

此外,bRIGHT研究則針對歐洲實際臨床使用者進行追蹤,在高齡(平均79歲)、多重共病(NYHA III/IV達80%)的族群中,使用TriClip G4於一年內仍能維持81%的患者逆流程度在中度以下,顯示此技術在「真實世界」中的穩定效果。同時,大規模的TRILUMINATE前瞻性研究也觀察到顯著改善心衰竭症狀(NYHA功能分級改善)、運動耐受力(6分鐘步行測試)及住院率下降(心衰相關住院降低86%)。

三尖瓣介入治療的崛起,意味著心臟瓣膜疾病治療邁入一個多元化、微創化的嶄新時代。根據歐洲心臟學會2021年指引,對於無法接受手術的症狀性中重度三尖瓣逆流患者,TEER已可列為治療選項之一。隨著更多隨機對照試驗的進行與結果釋出,TEER未來的應用族群可望持續拓展。身為醫學中心的成大醫院,面對高齡化社會中愈加普遍的瓣膜疾病,導入新興、具臨床證據支持的經導管三尖瓣修復技術,除了能為無法開刀的病人提供解方,也為南部地區的病患帶來更多治療選擇,體現科技與醫療實踐的結合。

圖:經導管三尖瓣修補夾合示意圖

圖:經導管三尖瓣修補夾合示意圖

 


參考文獻

  1. Sorajja, P., Whisenant, B., Hamid, N., et al. (2023). TRILUMINATE Pivotal: A Landmark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Transcatheter Tricuspid Valve Edge-to-Edge Repair for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8(20), 1833–1842. 
  2. Lurz, P., von Bardeleben, R. S., Weber, M., et al. (2021). Transcatheter Edge-to-Edge Repair for Treatment of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77(3), 229–239.
  3. Nickenig, G. (2023, November). Percutaneous Edge-to-Edge Repair for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3-Year Outcomes from the TRILUMINATE Trial. PCR London Valves. 
  4. Lurz, P., Rommel, K. P., Schmitz, T., et al. (2024). Real-World 1-Year Results of Tricuspid Edge-to-Edge Repair from the bRIGHT Stud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作者資訊

姓名

單位

職稱

電子信箱

聯絡電話

陳則瑋

成大醫院內科部

主治醫師

m17562@gmail.com

0958000676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