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機器人與輔助科技提升高齡者自立生活
智慧機器人與輔助科技提升高齡者自立生活
黃仁志
在人工智慧(AI)、機器人技術與智慧輔助設備的快速進步驅動下,高齡者的自立生活正逐步與科技融合,帶動智慧機器人與輔助科技在照護領域的廣泛應用。目前,市場上已出現多種針對高齡者需求設計的智能輔助方案,如陪伴型機器人、復健輔助機器人與行動輔助設備,致力於提升銀髮族的生活品質與行動能力。陪伴型機器人(如日本的Lovot機器人)透過AI語音辨識、自然語言處理與情感互動技術,為獨居長者或安養機構內的住民提供心理支持與社交陪伴,降低孤獨感,甚至在部分案例中幫助失智症患者緩解焦慮情緒。
復健輔助機器人已在亞洲與歐美國家廣泛應用,例如機械外骨骼裝置(Exoskeletons)與智慧步態訓練設備,幫助行動不便的高齡者進行步行訓練,減少跌倒風險,提升日常活動能力。另一方面,智慧行動輔助設備如KneeBO便攜式膝關節外骨骼與WIM步型輔助機器人,能夠提供行走支撐與動作輔助,讓肌力退化的長者更具行動自主性。
全球各國政府與企業也積極推動智慧機器人與輔助科技的應用。例如,日本政府透過「Robot Care Initiative」計畫鼓勵長照機構導入機器人照護設備;歐洲則透過Horizon 2020計畫支持高齡科技的研發。在業界,SoftBank、Boston Dynamics與iRobot等科技企業也投入智慧機器人技術,希望解決全球高齡化社會所帶來的長照挑戰。
儘管智慧機器人與輔助科技已經展現出提升高齡者自立生活的潛力,但其發展仍面臨技術限制、社會接受度、成本負擔與法規監管等挑戰。就技術層面而言,目前的智慧機器人仍存在行動靈活度與環境適應性的挑戰,難以在狹窄空間內運作,或無法應對突發性環境變化(如樓梯、地毯等)。但機器人的感知能力仍需進一步提升,例如物件辨識與語音理解的準確度,在針對聽障或視障高齡者的應用上仍有改善空間。除了技術限制外,高齡者的接受度與適應問題也是一大挑戰。許多長者對機器人或智慧輔助設備感到陌生,尤其是不熟悉數位科技的族群,可能會對這類設備產生排斥心理。而文化因素也影響智慧機器人的接受程度,東亞社會重視人與人的照護互動,部分高齡者較難接受機器人取代真人提供照護服務。
在成本方面,智慧機器人與輔助科技的價格仍然高昂,例如外骨骼裝置與智能輔具的售價動輒數千至數萬美元,對一般家庭而言負擔較重。即便長照機構希望導入這些設備,也需投入額外的資源進行設施設備升級與人員培訓,導致經濟壓力增加。更重要的是,智慧機器人的法規監管與倫理議題仍未完全明確,例如當機器人發生操作失誤導致跌倒事故時,責任應歸屬於製造商、使用者或醫療機構。同時,智慧機器人的攝影機與感測器可能涉及隱私問題,這些仍需透過法規調整與政策支持來解決。
面對這些挑戰,未來智慧機器人與輔助科技必須朝向技術優化、成本降低、使用者友善化與政策支持等方向發展。首先,AI技術將進一步提升智慧機器人的感知與互動能力,透過深度學習與電腦視覺技術,讓機器人能更準確地辨識高齡者的語音指令、表情變化,甚至預測健康風險,如跌倒前兆或異常行為,並進行即時警示。此外,機器人的環境適應性也將改善,提升對不同家居與照護場域的適應能力。
成本方面,隨著技術進步與產業規模化發展,智慧機器人的生產成本將逐漸降低,企業也可能推動更具彈性的租賃模式或政府補助計畫,以促進輔助設備的普及。同時,模組化與可擴充設計將成為趨勢,使不同類型的輔助設備能夠整合,提高經濟效益與使用靈活度。在使用者介面上,高齡友善設計將成為發展重點,未來的智慧機器人將採用更直覺的操作方式,如語音指令、手勢控制與無鍵盤設計,降低長者的使用門檻。此外,擬人化的機器人設計將更加成熟,透過模仿真人的語氣與動作,讓長者更容易接受智慧機器人的陪伴與照護服務。
另一方面,各國政府將逐步制定智慧機器人的應用規範與倫理標準,確保其在高齡照護場域的安全性與隱私保護。公私協力將成為智慧輔助科技推廣的重要策略,透過政府補助、醫療保險機制或企業合作,讓長照機構能夠更廣泛地導入智慧機器人與輔助設備,減輕照護人力短缺的壓力。
綜合來看,智慧機器人與輔助科技的發展將持續推動高齡者的自立生活,使他們能夠更安全、便利地獨立行動。然而,技術瓶頸、使用者適應性、經濟可負擔性與法規監管仍是未來必須克服的挑戰。隨著AI與機器學習技術的進步、成本降低、高齡友善設計的成熟,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智慧機器人將逐步融入長照體系,為全球高齡化社會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實現更人性化的智慧照護情境。
參考文獻
- Mariagrazia Costanzo, Rossana Smeriglio, Santo Di Nuovo (2024) New technologies and assistive robotics for elderly: A review on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Plus, Volume 1, Issue 4.
- Smart Nation Singapore, Improving Healthcare with Assistive Technology and Robotics.
- Paulina Zguda, Zuzanna Radosz-Knawa, Tymon Kukier, Mikołaj Radosz, Alicja Kamińska, and Bipin Indurkhya (2025) How Do Older Adults Perceive Technology and Robots? A Participatory Study in a Care Center in Poland. Electronics 2025, 14(6), 1106;
作者資訊
|
姓名 |
單位 |
職稱 |
1 |
黃仁志 |
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 |
分析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