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針對創新健康技術適用於資源匱乏的環境介紹
翁振勛、紀志賢
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2024年低資源環境創新醫療科技彙編》(2024 Compendium of Innovative Health Technologies for Low-resource Settings)收錄了可供商業化應用的解決方案與原型技術,旨在協助應對資源匱乏環境所面臨的挑戰,特別是中低收入國家在取得適當、可負擔、有效且安全的醫療科技,以對抗傳染病乃至於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非傳染病所帶來的日益沉重醫療負擔。
此《彙編》收錄的21項重點醫療科技分為四大類:
- 商業化可用技術(Commercially Available Technologies,13項)
- 新上市技術(Newly Commercialized Technologies,3項)
- 原型技術(Prototypes,4項)
- 技術更新(Updated Technologies,1+7項,其中1項為完整再評估)
這些技術應用於診斷設備(Diagnostic Devices)、患者監測系統(Patient Monitoring Systems)、新生兒照護(Neonatal Care Technologies)、醫學影像(Medical Imaging)、臨床訓練設備(Clinical Training Equipment)等領域,主要針對非傳染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NCDs)、抗生素抗藥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孕產婦與新生兒健康(Maternal and Neonatal Health)。
其挑選原則包括:
- 臨床價值(Clinical Value)
- 與WHO現有技術規格比較(Comparison with WHO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 法規(Regulatory)
- 健康科技評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 健康科技管理(Health technology management)
- 智慧財產與在地生產(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local production)
以下為21種技術介紹:
- 慢性肺麴菌病原抗體快速檢測(Aspergillus ICT IgG-IgM):基於免疫層析技術(橫向流動)的單一定性快速檢測,可同時檢測人類血清中的IgG和IgM慢性肺麴菌病原抗體。
- 非對稱高流量鼻導管治療(Asymmetric nasal high-flow therapy):利用非對稱HFNC介面,可減少使用傳統介面支援的輕度至中度低血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每分鐘通氣量和呼吸頻率。
- 自體輸血設備(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Device):減少對外部血液捐贈的依賴。
- 臨床快速檢測讀取設備(Clinical laboratory analyser/instrument control unit IVD):iaX快速診斷讀取器(RDR)可協助基於橫向流動分析(LFA)的快速診斷檢測(RDT)進行精確解讀。
- 乾式血型分析卡(Dry format card for ABO blood groups and Rhesus factor typing point-of-care test):確定個人血型,確保患者/捐贈者血液的相容性。
- 新生兒保溫箱(Infant Warmer):預防早產兒體溫過低(Hypothermia)。
- 新生兒通氣訓練模型(Newborn ventilation trainer):智慧人體模型,用於新生兒復甦的短期靈活訓練,模擬各種病人案例,提供客觀的績效回饋,以建立醫護人員的能力和信心。
- 臨床級生命徵象監測系統(Patient monitoring system):協助資源有限醫療機構的服務提供者為患者提供高品質照護。
- 攜帶式高強度LED新生兒光療儀(Portable High-intensity Neonatal LED Phototherapy):治療新生兒黃疸(Neonatal Jaundice)。
- 智慧型手機眼底攝影機(Smart eye camera attached to a smartphone):創新眼科醫療設備,可透過智慧型手機「隨時隨地」檢查眼前節。
- 智慧型手機血壓監測應用程式(Smartphone Application for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提供便利的血壓監測方式。
- 基本分娩操作訓練器材(Training for essential birthing manoeuvers):幫助學習者獲得陰道分娩和手術分娩的能力和信心。
- 超音波影像系統(Ultrasound Imaging System):適用於多種臨床應用。
- 抗生素敏感性測試判讀(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interpretation):Antibiogo是一款免費行動應用程式,透過為實驗室提供可靠的抗生素敏感性測試(AST)分析,提高各層級醫療系統患者的照護品質。
- 腦電圖儀器(Electroencephalography instrument/device):經濟實惠的攜帶式EEG設備,旨在增強全球服務不足社區的神經診斷能力。
- 非接觸式連續生理參數監測(Passive, contact-free, continuous vital sign monitoring):利用雷達技術實現精確的生命徵象監測。
- 全自動一體化多重診斷系統(Automated multiplex diagnostics system):以低成本高效的方式進行即時診斷檢測(POCT),支援廣泛應用。AAMST僅有三個主要組件:分析機(AAMA)、微流體卡匣(AAMC)和軟體(AAMS)。
- 數位顯微鏡(Digital Microscope):適用於低資源環境(LRS)的病理學和微生物學分析。
- 筆記型電腦膀胱鏡(Laptop cystoscope):僅使用筆記型電腦和內視鏡即可操作。
- 智慧型手機眼底攝影機(Smart eye camera attached to a smartphone):創新眼科醫療設備,可透過智慧型手機「隨時隨地」檢查眼前節。(與第10項相同)
- 攜帶式氧氣急救甦醒器(Field oxygen rebreathing system):革命性的閉路氧氣再呼吸裝置,重量僅1.5公斤,旨在取代攜帶大型氣瓶的過時供氧系統。
從這些醫療科技項目可以了解在全球追求永續發展之際,醫療科技可從精簡創新(Frugal Innovation)著手,規劃「以最少資源創造最大價值」的能力,創造更高商業和社會價值,並節約日益稀缺的資源。在物價不斷上漲的時代,精簡創新是能改變局勢的經營策略,其設計核心價值在於解決實際需求、減少不必要的設計,專注於創新並在市場上進行初步測試。創新的想法一旦啟動,將源源不絕,開發中國家的創新也會激發工業國家精益求精,投入更多創新。
參考文獻
WHO compendium of innovative health technologies for low-resource settings (2024).
作者資訊
|
*姓名 |
*單位 |
*職稱 |
*電子信箱 |
*聯絡電話 |
1 |
翁振勛 |
成大前瞻醫療器材科技中心 |
副研究員 |
B88501113@gmail.com
|
|
2 |
紀志賢 |
成大醫學院急診部主任暨前瞻醫材中心副主任 |
教授 |
|
|